时间进入7月,2010年已过半程。回顾过去的这个半年,总体而言,中国经济进一步巩固了复苏的成果,物价基本平稳,但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宏观调控政策方面也存在一些两难之处。
在传统增长引擎的驱动下,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达到阶段性的繁荣峰值11.9%。进入二季度以来,国内外宏观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比如,国内收紧信贷投放及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极其严厉,国外则有欧洲债务危机的突然恶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与通胀上行同步出现,5月份的经济数据反映了这一情形——CPI突破3%的警戒线,而投资从一季度末的26.4%持续下降至5月末的25.9%,工业增加值亦在持续回落。尽管5月份出口实现了超预期增长,但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的扩散,中国出口的高增长难以持续。
从下半年的情况看,包括4万亿投资拉动效应的递减,中央对不良资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清理,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业和相关行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将可能出现回落。
可以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大周期换挡与小周期转向的重叠中。从大的周期来讲,中国经济面临从投资、出口驱动转向由市场驱动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从小的周期来讲,中国经济自2007年的增长峰值回落之后,正在迈向新一轮增长周期的起点。二者的重叠无疑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向更好的增长转换,但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当一国经济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式发展之后,经济增速难免都会下滑。从这个角度观察,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波动难以避免。
不过,在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条件之下,即便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速出现下滑,也并不可怕。在一定意义上,这只是一种理性回归,属于良性降温。值得重视的是,从PMI的新订单指数、企业开工率等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仍处在稳定增长区间,而发电量、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和出口交货值等多项重要数据仍处于强劲增长区间。即使已经出现连续下降的城镇固定投资增速,也没有出现剧烈的下跌,这表明,未来经济增速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当然,当下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通胀。5月份CPI击穿了3%的警戒线,也击穿了很多人的心理防线。但也要看到,在5月份CPI数据中,与同比上涨3.1%相伴的是,环比增速下降0.1%。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打压了全球大宗商品的走势,如果大宗商品价格保持平稳,同时国内又能控制住农产品价格,则通胀的趋势性风险就难以形成。不过,从2011年开始,在劳动力成本、需求、货币多重因素交汇的情况下,通胀或有可能成为一个现实性风险。
总的来说,对于今年下半年的中国经济,还应持有适度乐观的态度。从外部环境来看,跨境贸易和跨境资本继续稳步回升,这将有助于为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持续的“全球化红利”;而欧洲债务危机,其规模及影响毕竟也很难与次贷危机相比;从内部来看,再工业化及城市化加速的组合等,能够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中国经济的增速,可能会从“前高”转向“后稳”。
以中期的视角观察,随着内需的上升,内陆地区经济的加快发展,以及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支持,中国经济有理由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也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在2010年至2020年期间会有所下降,但仍将保持在相当水平。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正处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也意味着,盘点上半年及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都必须将阶段性的表现置于更具有长远意义的大背景中,要将中国经济的短期问题与长期性矛盾的解决相结合。这些长期性的问题,包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缓解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寻找未来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等等。
因此,未来一阶段中,理当在诸多影响长期发展的领域内发力。具体来说,包括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布局、节能减排、区域经济的规划和收入分配改革的深化,当成为一段时间中的重点任务。同时,货币政策的落脚点,也宜更多地考虑结构调整,即更多关注中长期问题。
归纳言之,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着眼长远。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当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又要强调根据新情况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妥善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力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这是关乎中国经济未来的关键。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宏观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