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生命周期与人的生命周期一样,都会经历成长、成熟、发展、衰退的阶段,就如同人在每一个阶段有其烦恼一样,企业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于人而言,成长阶段的烦恼最多,这个时期的问题就最多。于企业而言,各个时期的问题都不会少,特别是不断追求成长与发展的企业,问题就会更多一些。对一个人而言,生命只有几十年,再多的问题都屈指可数,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因为其生命会在几代甚至几十代人手中演绎,生命就可能会是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企业的问题就一定会层出不穷。那么,对待企业的问题,我们究竟该持什么样的科学和理性的态度呢?
所有的企业都会有问题: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问题,企业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问题。
一般说来,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企业发展方向与战略的问题,治理结构的问题,体制与机制的问题,现金流与资金的问题,产品与产品线的问题,客户与市场拓展的问题,效益与利润模型的问题,组织与保障措施的问题,冗员与人才短缺的问题,结构与人员安排的问题,管理与制度的问题,流程与授权的问题,品牌问题,文化问题,新老观念冲突、新老人员冲突的问题,人与环境不和谐的问题,潜规则横行的问题,等等都是大方面的问题,还会有小问题,如培训的问题,食堂伙食不好的问题,住宿条件差的问题,办公设备陈旧的问题,办公环境拥挤喧嚣的问题,人员摩擦的问题,沟通不畅的问题,工作出差错的问题,迟到早退的问题,电水不足的问题,冬寒夏热的问题,等等都是小方面的问题。企业的问题大致可以划分到上述大问题类或者小问题类,但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问题,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存在的问题也不完全一样,或者存在同样的问题的程度不一样。
刚刚起步的企业问题最多。无论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在新成立的企业里都会存在,而且还会反复存在,似乎总有解决不完的问题,或者像水里按皮球一样,解决了这个那个又冒出来了,去解决那个这个又出现了。这是正常现象,就像人们刚刚做父母一样,不知道如何伺候孩子,原本可爱的憧憬变得为柴米油盐酱醋的现实思考与折磨,但毫无退缩之路。难怪有人说,要折磨一个人,就让他去做企业的老总。
成长与发展的企业在经历了从小到大的过程,历尽艰辛,在逐步解决了各种问题的同时,积累了处理问题的经验与能力,这个时候的问题相对于企业初期会少很多,但依然存在问题。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老问题,是企业持续不改善的后遗症或者企业存在不可改变的难言之隐的因素,如治理结构的问题,体制的问题,冗员的问题,潜规则的问题等,另一类问题就是新情况下的新问题,如机制的问题,人才短缺的问题,现金流不畅与资金断链的问题,产品更新换代与产品线设置的问题,客户与市场拓展的问题,效益与利润模型的问题,组织与保障措施的问题,结构与人员安排的问题,管理与制度的问题,流程与授权的问题,品牌问题,文化问题,新老观念冲突、新老人员冲突的问题,人与环境不和谐的问题等。
应该说,截止到目前,还没有一个企业家敢说自己的企业没有问题,即使有说出来也只能被人耻笑,因为,找不到问题本身就是问题。
企业有问题是好事:要成长和发展就必须面对问题,没有问题就意味着等死。
人无完人,企业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企业,换言之只要企业活着,就一定存在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有问题是好事,至少表明企业还活着、在追求进步,或者在努力挣扎。
有的人总喜欢抱怨企业、抱怨问题,这就是不敢正视现实的表现,或者是想逃避现实的表现。刚才说到,企业之初会有各类问题的存在,叫人措施不及,这个阶段是最难熬的,只要熬过了这个阶段,就可以慢慢看到希望与收获。等企业慢慢发展壮大起来,为了适应新的形式要求,又会面临新的问题要解决,你想跑得更快,存在的问题会更多,更需要你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抱怨问题和逃避问题的表现。如果企业要洗心革面、调整战略、追求新的增长点,这时会遇到新老问题的同时袭击,我们更需要相当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问题,甚至要学会创造新问题,然后正确地解决新问题。
处于衰退时期的企业一般问题较少,这个时候的企业人都处于一种防守的状态,不思进取、不求发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于在给企业养老送终。其实,天下没有一个没有问题的企业,抱怨问题的人来到任何一个企业都只能抱怨,而想逃避问题无异于幻想进入世外桃源。人死了一了百了,连所犯下的天大罪恶都不再追究,企业也只有彻底完蛋了、解体了、清算了,也就再也没有问题了。
所以,当很多人经常问我彩虹精化怎么样时,我总是说问题多多。有些人不理解,既然这么多问题,你怎么还要选择去这个企业呢?内部也有人不理解我,既然都来企业了,为什么会跟外人说企业有问题呢?我告诉大家,这就是科学与理性的态度,我在承认问题多多的同时,亦在表明企业又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对外要不断地兼并和收购,研究新市场与客户,对内要研讨战略、调整机制,引进高端人才并进行培训磨合,事情真是很多,能没有问题吗?但又有谁不为企业空前的发展变化而欣喜呢?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立即解决:有些问题是需要用时间换取空间的,解决所有的问题都要计算投入产出比。
消极的人生是躲避问题,积极的人生是提前发现问题、预(非“遇”)见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企业人也是如此。应该说,企业人中的绝大部分的人都是积极的,即使是抱怨问题的人,或者想逃避问题幻想美好的人,都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希望尽快消灭问题,让企业在快速的轨道上前进。
关键的是,对待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方法,这可不是所有的企业人能理解、能接受、能做得到的。比如企业老总不授权,企业运作不流畅,就不能强硬地跟老总去理论,而要善于花时间、有耐心、有技巧地去慢慢沟通,建立感情,取得相互信任,信任到位了,授权就成了自然,相反,强求得到授权,用抱怨的方式,就只能适得其反。又比如你是一个空降高管,可能会被抵触,使你得不到发挥,这也是中国企业人之通病,正常而普通的问题,你就不能简单粗暴地与旧人为敌做对,而要具有耐心,去跟老人交朋友,化解可能的误会和敌意,慢慢就好起来了,否则牺牲的还是新人。比如企业制度不健全、观念冲突、人才紧缺、激励机制不足、产品线待规划、市场待开发等等,不能一蹴而就,要有规划、有步骤、有策略地去解决和完善起来,这时可能首要作用的地方是跟中高层人员进行思想与理念的沟通和交流,要达成共识,形成统一意志,方才有效果。这些做法,就是尊重客观现实、尊重旧有人员与机制,多花心思,用时间换取空间。所有异想天开、急功近利、简单粗暴、逃避问题的人,做不到这样,都只能成为失败者,从东家跳到西家,从一个失败转移到另一个失败的战场。
我们还应该意识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解决。比如,企业治理结构过于复杂,导致股东扯皮、战略混乱,企业不能快速发展,即使你看到了问题的症结,但你不要幻想在你的能力范围解决,甚至你的老总都无能为力,就像我们的出生无法选择一样,企业的出生已经定了就无法选择,明明知道问题出在这里,也就不要去枉费心思思考或者做无谓的抱怨,在已经具备的不可改变的客观因素环境条件下尽量做到最好,才是明智的选择。比如,某个部门的领导明显不称职,导致部门效益差、企业效益滑坡、员工关系紧张,简单的做法就是换个领导,但这个领导偏偏是老总的小舅子或者小姨子,你就不要幻想去撤换他或她,否则说明你太不懂事了,在给老总制造麻烦,你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给老总制造出了新的问题。
解决问题一定要衡量投入和产出比例。企业的很多问题不是解决不了,而是有时候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就不得不放弃。比如刚才提到的股东问题和小舅子和小姨子问题,就是最极端最典型的案例,换股东可能要损失企业的很多利益和老总与之的友谊,老总自己都不愿意或者无可奈何,下刚小舅子和小姨子就意味着老总跟自己的老婆小则大吵大闹、大则妻离子散,怎么可能呢?还有其他的问题,没有这么严重,但一样要衡量投入和产出比例,比如改善办公环境、改良生产设备、极大提高员工福利,本来是件好事,是可以带来立杆见影的效果的,但假设投入的是100万,产出的才10万块,又会有哪个傻瓜老总愿意呢?
总而言之,企业有问题是正常现象,是企业成长的烦恼和发展的动力,有问题就要正视,要分析,要判断问题要不要解决和如何解决,更要计算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之后再给出建议和方法,在批准之后再着手去做。企业没有问题就是一潭死水,意味着企业即将走向终结。如果打算就此了结企业余生,也无可厚非,如果想求发展,还要善于制造问题,激发大家的积极性,然后去解决问题,寻找出路,企业才能进入新的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