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难进去,进去了很难升迁,同时很难待下去的地方。”对曾经任职的华尔街金融老大——高盛集团公司,美国前财长、高盛前首席执行官保尔森如此评价。
就在这个“很难升迁又很难待下去”的地方,高盛现任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芬待了27年,几乎所有的业务部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小业务员到金牌销售员最终升至公司掌门人。
在金融危机当中,布兰克芬带领高盛帝国在全球攫取资产,在取得公司最佳业绩的同时备受唾骂,在一年当中同时上榜杂志权势榜榜首和“最令人愤怒的公司掌门人”榜首。如今,高盛再次陷入丑闻漩涡,业界都在静观布兰克芬还能坚持多久。
布兰克芬家族是犹太移民,在19世纪80年代从东欧移民至美国,最初在纽约靠服装业发家致富,但随后受到大萧条的冲击而没落。到布兰克芬出生的1954年9月,他们一家已经搬到了东纽约(如今是布鲁克林区一个破旧荒凉的地段),住在政府资助的公共住房项目林登屋里。
差点因学费高而错过哈佛
这时,他的父亲西摩·布兰克芬是布鲁克林区布朗克斯的一名邮局职员;他的母亲是社区内一家防盗自动报警铃公司的前台文员。父亲的工作对布兰克芬的成长有着重大影响:他发现,父亲退休后,他的岗位已被一台分拣机取代。
在这种家境中成长,布兰克芬很早就要兼职补贴家计。13岁的时候,布兰克芬得到了他的第一份兼职——在纽约扬基棒球队的主场卖可乐。“至今我还记得,就在我走在靠下面的观众席里的时候,有个家伙会在靠顶部的观众席的最上面几排朝我招手'嘿,来瓶可乐!’”布兰克芬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回忆说。“当时我就在想,这个可乐箱子是见了鬼般沉重,难道我要长途跋涉到顶层,辛辛苦苦就为赚那2.45美分?你们猜怎么着,我硬是爬到了顶层,就为了赚那2.45美分。”
几年后,布兰克芬以“告别演说者”的身份毕业于“托马斯·杰斐逊高中”,只有最杰出的学生才能成为“告别演说者”,接着,他被哈佛大学录取了。哈佛的学费之高差点让布兰克芬傻眼,如果不是获得奖学金和其他一些政府资助,布兰克芬的“美国梦”恐怕就此破灭了。本科毕业后,布兰克芬进入哈佛法学院深造,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为进高盛“曲线救国” 弃当律师去卖贵金属
从哈佛法学院毕业之后,布兰克芬进入了洛杉矶一家律师事务所,负责处理税务业务。其间,他一度染上赌瘾。经历了一段被布兰克芬自己称为“前中年危机”的律师生涯后,布兰克芬开始考虑进入投资银行业。不过,当时,他连高盛的门都进不去。于是,布兰克芬走了个后门,在大宗商品公司J. Aron里谋得了一个贵金属销售员的职务,而J. Aron公司在一年前刚刚被高盛并购。当布兰克芬将自己辞掉律师职务去当销售员的消息告诉妻子时,妻子失望得放声大哭。
因为业绩出众,布兰克芬很快晋升为小主管,随后不断晋升,1994年,他被任命为高盛大宗商品部门联席主管,并于1997年被调往伦敦,出任固定收益部门联席主管。
“隐形”24年后当上掌门人 屡屡刷新华尔街薪酬纪录
2006年5月,布兰克芬悄然超越了投行业务部门其他更为高调的竞争者,在保尔森离开高盛、出任美国财政部长之后,成为这家华尔街最大金融机构的掌门人。“在高盛的27年中,前24年我可以说是隐形的。”布兰克芬在一次采访中说。
当上高盛掌门人之后,布兰克芬屡屡刷新华尔街薪酬纪录:2006年,他拿到了5340万美元的年薪;2007年,这个数字是53,965,418美元;2009年,为平息舆论,布兰克芬“仅仅”领取了980万美元的年薪。
布兰克芬几乎没有业余爱好,但他大量阅读——他在哈佛本科时的专修是历史,现在他仍是一名历史迷——并且是英国《金融时报》和高盛“年度商业书籍奖”的评委。
危机未过逆市派发高达230亿美元奖金 点燃公众怒火
2008年9月21日,在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保护的一周后,布兰克芬领导下的高盛宣布从投资银行转型为普通银行控股公司,以换取政府100亿美元的援助。“很大程度上,改变就是今天的命令。”布兰克芬说。
布兰克芬引领高盛仅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就如有神助般还清了政府的100亿美元救援资金,并很快回到盈利之路——他们在2009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37.6亿美元,净利润达到了创纪录的34亿美元。这一年,高盛向其3.17万名员工支付了高达230亿美元的奖金。巨额奖金触动了公众的怒火,高盛立即成了华尔街贪婪无度的象征,《滚石》杂志作家马特·泰比将其描述成“一只缠绕在人性面孔上的巨大吸血乌贼”。
布兰克芬一开始坚称,高盛即使没有美国财政部的帮助也会生存下来;最后,他终于改口——2009年11月,布兰克芬表示:“我们参与了明显错误的事情,有理由感到后悔。我们为此道歉。”
证交会起诉高盛 丑闻缠身
4月16日,美国证交会起诉高盛,指控高盛未向投资者披露大型对冲基金保尔森公司插手设计一款高盛承销的担保债务权证产品,同时隐瞒保尔森公司看空美国楼市。随后,英国和德国分别宣布调查高盛在其国家的业务。
4月27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传召高盛首席执行官布兰克芬等高管参加听证会。调查小组委员会指认一些高盛雇员之间在电子邮件中把一些住房抵押贷款关联证券称作“垃圾”和“狗屎”,高盛集团却指使雇员向客户推销这类证券,同时“做空”多款这类产品,与客户构成“最基本(利益)冲突”。调查小组委员会估计,高盛以上述方式做空多款担保债务权证产品,获利大约37亿美元。
面对证交会的指控和参议院调查小组委员会的质疑,布兰克芬以一副“好斗”的姿态反击,“任何一手交易背后都有一名买家和一名卖家,产生赢家的同时也产生输家。”
业界评论称,布兰克芬或许正在进行一场其一生中最大的赌博,“不要试图和监管者作对”是多年以来金融界不成文的“金科玉律”,现在布兰克芬正在挑战这条规矩。
“他们(高盛)确实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硬要打这场官司,他们可能会输;不打官司,他们就是认输。如果输了这场官司,布兰克芬很可能就要走人。”对布兰克芬的处境,高盛的竞争对手如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