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5月31日,在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上输入“刘著”,可以得到1910万个搜索结果,而他在新浪网的个人博客,已经有310万逾次访问量。
刘著在中国选秀节目《快乐男声》中名声大噪,身为男儿的他总以女性装扮亮相,赢得了足够的关注度。
同样在《快乐男声》选秀中,自称曾经当过兵的许龙,以别名“童童”被人认知,他在选秀中吸引的目光也不在刘著之下。这些喜欢女性装扮的男孩现在有了专属名词—“伪娘”。
“伪娘”一词源于日本动漫界,指正常男性角色通过变装后具备了同女性一样的美貌。而目前喜欢女性装扮的男孩同样在中国出现,他们也有了在旁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机会。
卜文夕是一名来自沈阳的“伪娘”,他开朗而健谈,以男性朋友居多,平日看不出他是个喜欢变装的人。他的“伪娘”经历仅两年,起初只是喜欢动漫作品中的女主角,后来便在一些演出活动中扮演起女性角色。
对卜文夕来说,“伪娘”只是一种兴趣爱好。“我是因为羡慕女生才扮演她们的,女孩那么美,谁不爱啊,”他说。卜文夕认为“伪娘”不该轻易在大众媒体抛头露面,会诱发青少年盲目模仿,以致影响他们还未形成的审美观念。
妞妞是来自四川成都的一名大学生,与卜文夕不同,他希望自己是个真正的女孩。“其实我从小就想做女人。‘伪娘’之于我不是生活调味剂,而是内心的渴望,”妞妞说。
因周围有些人排斥并嘲讽以“伪娘”示人的男孩,认为他们违背了人们对男孩的认知,所以妞妞不想透露真实姓名。
一些女孩表示自己可以同这些“伪娘”成为朋友。今年24岁的张梦和25岁的金文都认为,只要不违反做朋友的原则,再加上具备爱打扮、心思细这些女孩的特质,所谓的“伪娘”同样可以获得朋友们的认同。
来自法国的艺术系学生朱丽叶甚至表示,她会以拥有这样的朋友为傲,因为他们的行为足够特立独行。“法国人不会介意这种事情,这只是个人的生活方式而已。选择朋友的标准应该是品行而非行为方式。”
尽管如此,她们还是不能把“伪娘”视为真正的女孩,“不会当作姐妹,最多也就是个特殊的异性朋友吧,”金文说。
“伪娘”唤起了社会各界对男孩成长的讨论。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讲师李文道博士曾与人合著《拯救男孩》一书,探讨中国男孩成长面临的问题。他认为“伪娘”在大众媒体中亮相会对青少年,尤其是男孩的成长产生影响。
“青少年是性别观念确立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他们渴望表达独特性的时期。‘伪娘’有可能被青少年效仿,尤其在媒体中亮相后,‘伪娘’甚至可能赢得一部分人的支持,”李文道表示。
“男女群体的相互学习应该是建立在保持并巩固自身性别的前提上的,而盲目的效仿,反而会失去了自身的闪光点,”李文道说。
李文道博士同时指出,自古以来,父亲对孩子影响巨大,因此为了男孩的正常成长,父亲应用更多的时间更好地照顾孩子。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杨东平教授则认为“伪娘”只是流行文化的一个现象,在多元化的时代,大家应该平静地看待新事物的出现。正如让人始料未及地出现一样,“伪娘”现象还会迅速消失。
“‘伪娘’既不能影响人们在中华文化熏陶下构建起来的审美标准,也不会对成长中的男孩起到负面作用,”杨东平说。
曾任另一档选秀节目《快乐女生》评委的摩登天空娱乐有限公司宣传总监丁太升同样指出,媒体不应该过度炒作这个现象,“伪娘”和所有人一样,每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权利。“也许他们唱功还不够好,扮相仍需雕琢,但不能否认他们的存在,社会越来越多元,何况这只是个娱乐而已。”
丁太升认为“伪娘”更不会影响其他孩子的成长,“即便他们不模仿‘伪娘’,可能也会追逐别的流行文化,我们不要低估孩子们对自己选择的判断,我们总以为他们不懂,其实他们什么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