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金融服务 > 正文

政策缩减了银行利差 市场化改革现雏形

2012-09-05 10:15来源:金融时报字号:小

  从利率定价机制来看,两次调息基准利率都仍然是由官方而不是市场确定的,贷款利率下浮的市场弹性实际很小,存款利率各家银行也只是有一定幅度的执行利率浮动权,而且由于几乎都一浮到顶,所以并没有实现央行存款利率差异化的意图,实际上各行执行的存款利率基本是同一个标准。因此,准确地讲,这两次利率调整还仅仅是发出利率市场化的信号,远谈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

  综合分析多种因素,个人预测,中国利率完全市场化最晚不会超过2018年。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或规律,从管制利率到利率完全市场化一般都不超过20年。如美国从1980年3月颁布《废止对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控制法》到1994年取消所有存款的利率管制大约14年;日本从1978年允许银行拆借利率弹性化开始到1994年实现利率自由化大约16年;韩国从1981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步伐到1997年放松对活期存款的利率管制、实现全部利率市场化大约17年;我国台湾地区从1975年开始允许贷款利率上浮到1989年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大约14年。从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到目前为止,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实际已经进行了16年,考虑到从2008年9月15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到现在将近四年利率市场化步伐暂停的因素,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实际已进行了大约13年。保守估计,再过5年,也就是2017年底、2018年前,中国应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

  二是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实体经济增速的降低将会压缩实体经济的利润增长空间,与此同时,社会对商业银行靠政策利率获取高额利润的日渐不满成为利率市场化的社会动力。如前所述,让利于民、让利于实体经济可能是未来几年商业银行必须承担的社会压力。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加快经营转型步伐,逐渐靠技术进步和服务创新及特色化、差异化经营稳步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改善收入和盈利结构。对广大的中小银行来说,如果利差收入占比从目前的85%左右逐年降低到60%或50%,按存贷利差每年下降30个基点计算,这个过渡期大约需5年左右。在这个过渡期间,还需要一定程度的利率政策保护。因此可以预计,央行会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逐年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到最终完全确定市场化利率定价机制也大约需要5年左右时间。

  三是国家经济、金融、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银行业中长期监管目标将会积极推动和促进我国加快银行业利率市场化进程。6月8日央行利率市场化信号发出的同一天,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并明确提出2018年达标的要求,这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在完成6年过渡期后,在2018年资本管理能力会整体达到或高于国际同业的水平。经过5到6年的调整与发展,商业银行将会强身健体,在资本充足率、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提升自身应对利率完全市场化风险的能力,这将为利率完全市场化奠定良好的商业银行微观经营基础。此外,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国务院明确提出在2020年前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国际国内都推测中国在2020年GDP总量将超过美国;经过“十二五”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社会矛盾的有效缓解和法制社会的进一步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环境会更加成熟、健康。这些都意味着经过“十二五”的“明显进展”到“十三五”中期,我国存贷款利率就应该市场化。

  中国是高储蓄国家,中低收入家庭贡献了90%以上的储蓄存款,但却长期饱受低收入、低利率、负利率、高物价、高房价、子女教育高费用的困扰;中国的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实际上是政府掌握的经济核心和命脉,中国的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和对GDP的贡献度都占了绝大多数,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个社会难题。这就是我国利率完全市场化要面临的复杂社会问题。因此,究竟何时实现何种程度上的利率市场化,这绝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取决于各方力量的博弈。

(责任编辑:朴素)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